我们与模型对话时,潜意识里会期待模型能够理解并执行某些高度抽象的、主观的或情感驱动的提示词,这种认知误区主要是源于对模型的“智能”程度的误解。 我们在下文中把我们在 Prompt 中编写的诸多能力和限制统称为对模型的“约束”。 比如说,当我们对模型说<strong>“请用极具同理心的方式进行对话”、“具有优秀的共情能力”</strong>我们可能期待的是一个充满人类情感和深度理解的回答。然而,<strong>尽管模型可以模仿某种“同理心”的表达,它实际上并不理解情感的真正含义。</strong> 另一个例子是,当我们要求模型<strong>“使用诙谐幽默的语气”</strong>,我们期望模型能够产生真正的幽默效果。但幽默是主观的,受文化、背景和个人经验的影响,模型可能难以达到每个人的幽默标准。 <strong>比较典型的类似例子还有:</strong> <strong>1、撰写爆款标题:</strong>“爆款”本身是一个主观和具有时效性的词汇,其定义随文化、地域、时间、受众和渠道而异。我可以提供一个在某个语境下可能会受到欢迎的标题,但不能保证它在所有情境中都会成为“爆款”。需要明确的背景和目标受众。标题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、不同的产品或内容、不同的传播渠道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要求。 <strong>2、具有优美的文风:</strong>“优美”是一个主观的评价标准。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审美和喜好,可能对“优美”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。模型可能可以按照传统的文学和修辞技巧为你撰写文章或回答,但它是否被认为是“优美”,还需根据读者和文化背景来判断。 <strong>3、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</strong>:“细腻的笔触”需要更具体的描述和要求。这可能涉及人物的性格特点、背景、经历、情感和动机等。要细致地刻画一个人物,需要足够的信息和背景来填充人物的细节和深度。这需要提供人物的详细背景和特点,以及你希望强调或突出的方面。 <div data-page-id="QQHXdlVrYonRb7xYLVIcDL8Rnfc" data-docx-has-block-data="false"> <div class=" old-record-id-T6wYdWopho1lszxyHMfcHZbtnGf"><a href="https://xiaobot.net/p/prompt101?refer=f76891dd-c367-4bc1-8d76-77b2dd815813">李继刚老师 </a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-apple-system, BlinkMacSystemFont, 'Segoe UI', Roboto, Oxygen-Sans, Ubuntu, Cantarell, 'Helvetica Neue', sans-serif;">曾把这类描述戏称为“许愿式提示词”,还是很贴切的,因为它们多少带有一点我们的一厢情愿。</span></div> </div> 为了避免这种认知误区,我们应当明白模型的局限性。虽然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模仿某些情感或风格,但它并不真正“理解”或“感受”这些约束,也并不能完全理解所谓的“爆款”指的是如何爆法。 如果要在 Prompt 中指定模型为你输出一个“爆款标题”,那么仅有这句话是不够的,你应当描述“爆款”文章的发布平台、受众特点、传播要素,希望引发传播的情感点等。比如你想在微博上发布一个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章,你的目标受众是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,你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他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并产生共鸣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可能需要一个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经验、心理压力、家庭和学校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的标题,同时该标题还应当简短、醒目,能够快速引起他们的注意。 相比粗暴的约束“给我起一个爆款标题”,可能对模型说:“请为我创建一个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微博文章标题,目标受众是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,我希望标题能够简短、醒目,并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、心理压力等产生共鸣。”模型才能为你生成更为贴近你需求的标题,满足你的期望值。